05
2024-03
二十四节气-秋分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日,通常落在每年的9月22日左右。它标志着夏季渐渐离去,秋天正式开始。秋分这一天,白天和黑夜的时长几乎相等,象征着阴阳平衡万物收敛的状态。   秋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农耕社会在古代农业文明中,人们观察自然界的变化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农事活动和节日。秋分作为一个重要的节气和节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   随着秋分的到来,气温逐渐下降,白天和夜晚的温差增大,人们可以感受到秋天的清凉。   秋分时节,一些树木的叶子开始逐渐变色,从绿色转变为红、黄、橙等暖色调。这是因为叶子中的叶绿素逐渐消退,露出其他颜色的花色素。   ​秋分是候鸟开始南下迁徙的时期。许多候鸟从寒冷的北方飞往温暖的南方,寻找适宜的越冬环境。​
05
2024-03
钻孔的操作步骤以及提高钻孔精度的方法总结!
​一、钻孔的基本概念钻孔是指用钻头在实体材料上加工孔的机械加工过程。一般情况下,在钻床上对材料进行钻孔加工时,钻头应同时完成两个运动:①主运动,即钻头绕轴线的旋转运动(切削运动);②辅助运动,即钻头沿着轴线方向对着工件的直线运动(进给运动)。钻孔时,由于钻头结构上存在的缺点,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件加工质量,加工精度一般在IT10级以下,表面粗糙度为Ra12.5μm左右,属于粗加工。二、钻孔的操作步骤1、划线:钻孔前,应首先应熟悉图样要求,按照钻孔的位置尺寸要求,使用高度尺划出孔位置的十字中心线,中心线鄙俗清晰准确,并且越细越好,划完线以后要使用游标卡尺或钢板尺进行检验。2、划检验方格或检验圆:划完线并检验合格后,还应划出以孔中心线为对称中心的检验方格或检验圆,作为试钻孔时的检查线,以便钻孔时检查和纠正钻孔位置。3、打样冲眼:划出相应的检验方格或检验圆后应认真打样冲眼。先打一小点,在十字中心线的不同方向仔细观察,样冲眼是否打在十字中心线的交叉点上,最后把样冲眼用力打正打圆打大,以便准确落钻定心。4、装夹:擦拭干净机床台面、夹具表表面、工件基准面,将工件夹紧,要求装夹平整、牢靠,便于观察和测量。应注意工件的装夹方式,以防工件因装夹而变形。5、试钻:钻孔前必须先试钻:使钻头横刃对准孔中心样冲眼钻出一浅坑,然后目测该浅坑位置是否正确,并要不断纠偏,使浅坑与检验圆同轴。如果偏离较小,可在起钻的同时用力将工件向偏离的反方向推移,达到逐步校正。6、钻孔:钳工钻孔一般以手动进给操作为主,当试钻达到钻孔位置精度要求后,即可进行钻孔。手动进给时,进给力量不应使钻头产生弯曲现象,以免孔轴线歪斜。三、提高钻孔精度的方法1、刃磨好钻头是前提钻孔前应选择好相应的钻头进行刃磨。刃磨的钻头除了保正顶角、后角、横刃斜角准确,两主切削刃长度相等且与钻头中心线对称、两主后刀面光滑外,为便于定心和减小孔壁的粗糙,还应对横刃和主切削刃做适当修磨(最好先在砂轮机上粗磨,再在油石上精修)。2、精确划线是基础用高度尺精确划线,首先应保正尺寸准确,划线时使划针角与工件划线平面之间形成40~60度的夹角(沿划线方向),使划出的线条清晰均匀。要注意划线基准面的选择,基准面要加工精确,要保证本身的平面度及与相邻面的垂直度。孔位十字线划出后,为保证钻孔时便于找正,应用中心冲在十字线上冲出中心点(要求冲点要小,位置要准)。3、正确装夹是关键通常情况下,对于直径小于6mm以下的孔,若精度不高,可用手钳夹紧工件进行钻孔;对于6~10mm的孔,若工件规则平正,可用平口钳夹持,但应使工件表面与钻床主轴垂直。钻直径较大的孔时,必须将平口钳用螺栓压板固定;对较大工件且钻孔直径10mm以上时,应用压板夹紧的方法进行钻孔。4、准确找正是重点工件装夹完毕,不要急于落钻,应首先进行找正。找正有静态找正和动态找正。所谓静态找正,就是指在钻床启动之前进行找正,使钻床主轴中心线与工件十字线交点对正,此种方法对于初学者安全方便,较为易于掌握,但是由于未考虑例如钻床主轴的摆动等不确定因素,钻孔精度较低。动态找正是在钻床启动后进行找正,在找正的同时,把一些不确定因素均考虑在内,精度相对较高。5、认真检测不可少检测能够准确、及时的发现孔的精度,以便采取必要措施进行补救。对钻削精度较高的孔,我们一般采取钻孔、扩孔、铰孔的加工工艺。在第一步钻小孔后用卡尺检测底孔的中心到基准面的误差偏移量,经实测换算出底孔与理想中心的位置,若误差量不大于0.10mm,可在扩孔时,适当加大钻头顶角、削弱自动定心作用,向借正方向适当推动工件,逐步加大钻尖直径的方法进行补救。若误差量大于0.10mm时可用什锦圆锉刀对底孔两侧壁进行修整,修整部分应与底孔圆弧平滑过渡相接。
05
2024-03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05
2024-03
百分表怎么用,你学会了吗?
百分表只能测出相对数值,不能测出绝对的数值,主要应用于检测工件的形状和位置误差等,也可以用于校正零件的安装位置及测量零件的内径等,是一种精度高的比较量具。​1、结构1)百分表的结构​2)杠杆百分表的结构2.使用方法及读数1)百分表的读数带有测头的测量杆,对刻度圆盘进行平行直线运动,并把直线运动转变为回转运动传送到长针上,此长针会把测杆的运动量显示到圆型表盘上。长针的一回转等于测杆的1mm,长指针可以读到0.01mm。刻度盘上的转数指针,以长针的一回旋(1mm)为一个刻度。A、盘式指示器的指针随量轴的移动而改变,因此测定只需读指针所指的刻度,右图为测量段的高度例图,首先将测头端子接触到下段,把指针调到“0”位置,然后把测头调到上段,读指针所指示的刻度即可。B、一个刻度是0.01mm,若长针指到10,台阶高差是0.1mmC、量物若是4mm或5mm,长针会不断地回转时,最好看短针所指的刻度,然后加上长指针所指的刻度。2)百分表的使用方法A、测量面和测杆要垂直。B、使用规定的支架。C、测头要轻轻地接触测量物或方块规。D、测量圆柱形产品时,测杆轴线与产品直径方向一致。3)杠杆百分表的读数及使用方法A、杠杆百分表的分度值为0.01mm,测量范围不大于1mm,它的表盘是对称刻度的。B、测量面和测头,使用时须在水平状态,在特殊情况下,也应该在258以下。C、使用前,应检查球形测头,如果球形测头已被磨出平面,不应再继续使用。D、杠杆百分表测杆能在正反方向上进行工作。根据测量方向的要求,应把换向器30搬到需要的位置上。E、搬运测杆,可使测杆相对杠杆百分表壳体转动一个角度。根据测量需要,应搬运测杆,使测量杆的轴线与被测零件尺寸变化方向垂直。​​​​​
05
2024-03
为什么钛合金是一种难加工材料?
​1.钛加工的物理现象   钛合金加工时的切削力只是略高于同等硬度的钢,但是加工钛合金的物理现象比加工钢要复杂得多,从而使钛合金加工面临巨大的困难。   大多数的钛合金的热导率很低,只有钢的1/7,铝的1/16。因此,在切削钛合金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不会迅速传递给工件或被切屑带走,而集聚在切削区域,所产生的温度可高达1000℃以上,使刀具的刃口迅速磨损、崩裂和生成积屑瘤,快速出现磨损的刀刃,又使切削区域产生更多的热量,进一步缩短刀具的寿命。   切削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同时破坏了钛合金零件的表面完整性,导致零件几何精度下降和出现严重减少其疲劳强度的加工硬化现象。   钛合金的弹性对零件性能来说可能是有益的,但是在切削过程中,工件的弹性变形是产生振动的重要原因。切削压力使“弹性”的工件离开刀具和反弹,从而使刀具与工件之间摩擦现象大于切削作用。摩擦过程也会产生热,加重了钛合金导热性不良问题。   加工薄壁或环形等易变形零件时,这个问题就更加严重,将钛合金薄壁零件加工到预期的尺寸精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随着工件材料被刀具推开时,薄壁的局部变形已经超出弹性范围而产生塑性变形,切削点的材料强度和硬度明显增加。此时,按照原先确定的切削速度加工就变得过高,进一步导致刀具急剧磨损。  “热”是钛合金难加工的“罪魁祸首”!2.加工钛合金的工艺诀窍  在理解钛合金加工机理的基础上,加上以往的经验,加工钛合金的主要工艺诀窍如下:  (1)采用正角型几何形状的刀片,以减少切削力、切削热和工件的变形。  (2)保持恒定的进给以避免工件的硬化,在切削过程中刀具要始终处于进给状态,铣削时径向吃刀量ae应为半径的30%。  (3)采用高压大流量切削液,以保证加工过程的热稳定性,防止因温度过高导致工件表面变性和刀具损坏。  (4)保持刀片刃口锋利,钝的刀具是热集结和磨损的原因,容易导致刀具失效。  (5)尽可能在钛合金最软的状态加工,因为淬硬后材料变得更难加工,热处理提高了材料的强度并增加刀片的磨损。  ​(6)使用大的刀尖圆弧半径或倒角切入,尽可能把更多的刀刃进入切削。这可以减少每一点的切削力和热量,防止局部破损。在铣削钛合金时,各切削参数中切削速度对刀具寿命vc的影响最大,径向吃刀量(铣削深度)ae次之。3.从刀片入手解决钛加工难题   钛合金加工时出现的刀片沟槽磨损是后面和前面在沿切削深度方向上的局部磨损,它往往是由于前期加工留下的硬化层所造成的。刀具与工件材料在加工温度超过800℃的化学反应和扩散,也是形成沟槽磨损的原因之一。因为在加工过程中,工件的钛分子在刀片的前面积聚,在高压高温下“焊接”到刀刃上,形成积屑瘤。当积屑瘤从刀刃上剥离时,将刀片的硬质合金涂层带走,因此,钛合金加工需要特殊的刀片材料和几何形状。4.适合钛加工的刀具结构  钛合金加工的焦点是热,大量高压切削液要及时准确地喷射到切削刃上,才能够快速地将热量移除。市场上有专门用于钛合金加工的铣刀独特结构。
05
2024-03
为什么铜线和铝线不能接在一起,非要接怎么办?
​问题:为什么铝线跟铜线不能相接?1.铜铝的电位不同,铜铝接触的部分会由于原电池反应加速铝线的氧化,时间久了铜铝接头处会接触不良。要想接在一起,必须用铜铝过度线夹或过度线管。2.这是一个化学问题,金属的化学特性有相对活泼和不活泼,比如黄金,从来都不生锈,这就说明黄金化学不活泼,铁容易生锈,铁就比黄金活泼,如果两种金属放在一起就会加速活泼金属的氧化,铝和铜相比,铝比较活泼,两种电缆连接,会加速铝氧化(也就是生锈),影响使用。​3.当铜、铝导体直接连接时,这两种金属的接触面在空气中水分、二氧化碳和其他杂质的作用下极易形成电解液,从而形成的以铝为负极、铜为正极的原电池,使铝产生电化腐蚀,造成铜、铝连接处的接触电阻增大。​另外,由于铜、铝的弹性模量和热膨胀系数相差很大,在运行中经多次冷热循环(通电与断电)后,会使接触点处产生较大的间隙而影响接触,也增大了接触电阻。接触电阻的增大,运行中就会引起温度升高。高温下腐蚀氧化就会加剧,产生恶性循环,使连接质量进一步恶化,最后导致接触点温度过高甚至会发生冒烟、烧毁等事故。​问题:铜线和铝线连接时为什么用铜铝过渡线夹?1.在铜线和铝线连接处所生成的灰白色物质系三氧化二铝时间稍长,连接处接触电阻会增大、发热,造成电路时通时断极易引发建筑物火灾。所以要用专用的铜铝过渡线夹。避免产生不必要的麻烦!2.如果直接将铜线和铝线铰到一起,接头很容易氧化,导致电阻增大,从而更容易烧坏。这种损坏的真正原因是铝元素比铜元素活跃的多,在铜铝结合面将产生许许多多的微电势(即微电池),从而产生微电蚀,时间久了接触电阻变大。普通家庭作业时,先把铜才度锡再连接会更可靠些。​3.在电力系统中,铜和铝直接连接,在流过电流时会发生电化腐蚀,因此要采用铜铝过渡,或在接触面中间垫锡片,有条件再涂一层导电膏。普通家庭连接时,可给铜线挂锡后在于铝线连接,可避免电化腐蚀。​​
05
2024-03
二十四节气-白露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秋季第3个节气,干支历申月的结束与酉月的起始。斗指癸;太阳达黄经165度;于公历9月7-9日交节。"白露"是反映自然界寒气增长的重要节气。由于天气逐渐转凉,白昼有阳光尚热,但傍晚后气温便很快下降,昼夜温差大。​​​时至白露,夏季风逐渐为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转守为攻,加上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光照强度减弱,地面辐射散热快,所以温度下降速度也逐渐加快。白露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天气渐渐转凉,寒生露凝。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以白形容秋露,故名"白露"。​​中国古人根据对大自然的观察,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意思是说这个节气,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这会儿农民也忙着收获庄稼,正所谓"抢秋抢秋,不抢就丢"。白露期间的各地民俗,主要有祭祀大禹、酿五谷酒、喝白露茶等。
05
2024-03
工艺分享丨热处理工艺你知多少
一、热处理   热处理是一种透过控制材料的加热“温度” 和冷却“速率”,来改变材料性能的技术。​​    主要应用在金属合金材料上面,像是铁、铝、铜、镁、钛等等。而这些材料的性能,例如软硬度、韧性、抗腐蚀性、耐磨性或导电性等等,都可以透过热​处理这项工艺调整。​​     相信大家多少都有看过刀具的锻造过程中,把铁放到炉中加热到发红,敲打成型之后再放到液体中进行冷却,拿出来后再加热。​    这并非随意的加热、冷却而已,这些动作就是在进行热处理的程序。​     不同功能需求的零件也会选择不同的热处理方式,像齿轮、轨道这类机械零件会利用热处理增加强度和耐用性,而弹簧、汽车悬吊这种零件则会用来提高韧性和弹性。原料也可以透过热处理让材料软化,使材料就更容易加工。   ​经过热处理后的金属,肉眼可能看不出来改变了什么,但内在可是大大地改变了。​二、晶体与非晶体​​​   不过为什么只是温度的改变就能够改变金属的特性呢?​      金属原子的结合比较特别,我们可以利用热能来驱动它的排列变化,在不破坏物质状态的程度下改变它。​​   ​我们需要先来了解一下金属这种材料:​    自然界中大部分的固体都是以整齐而且有规则的方式堆叠而成的晶体,金属同样也是;而像玻璃的原子就是随机排列的,也就是非晶体。​     不过这是理想(理论中)的状态,现实世界中可没有这么纯粹的晶体,如果把熔融的金属凝固的过程放大就可以发现:随着温度的下降,金属灰开始聚集起来,开始结晶形成晶体,会同时在不同的位置开始发生。​     每个晶体都有自己的方向,当温度持续地下降到完全凝固的过程。​    最后会得到一个完全规则连续的结构。​   此时每一个晶体称为晶粒,每个晶粒之间接触的边缘会称作晶界。​这些晶界能让原子不容易错位,所以这种多晶体结构反而会比单纯的晶体更加坚固。如果晶粒越大,那么原子间会比较容易换位移动,就会形成比较软的金属。如果晶粒较小,那么晶界就会变多,原子就比较不容易移动,就会形成了比较硬的金属。​三、退火、淬火、回火​金属加温并维持此温度一段时间,再将其缓慢冷却,增加柔软性、延展性和韧性。而晶粒的大小可以用降温速度来控制,加热到金属原子能够重新排列的温度后,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缓慢降温,晶粒可以慢慢生长到比较大的样子。这样能让金属变软、加工后残余的应力也被消除。​把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随即在含有矿物质的水、油或空气中急速冷却,一般用以提高金属的硬度和强度。如果冷却速度非常快,结晶发生的位置会更多,晶粒也没有太多的时间生长,那就会得到更小更紧密的晶粒,金属就会变得更坚硬,再加上不同的介质来控制降温,就可以达到不同的硬度。​刚性淬火后再度加热到某一温度,以适当的速度冷却,使金属结构趋于稳定、降低脆性、提高韧性与塑性。前面我们提到刀具锻造过程中会把铁烧到发红,塑形后放到液体里面急速冷却就是在淬火,淬火后的金属会变硬又变脆,必须紧接着开始回火。再加热到一定程度,保温一段时间后缓缓的降温,消除部分晶界,再加大一些晶粒尺寸,让硬化后的金属恢复韧性与弹性,通常是热处理的最后一道工序,能够让金属性能稳定、来避免变形或是产生裂痕。​退火、淬火、回火就是热处理的基本三把火简单来说就是要让工件变软好加工或消除应力就用退火,如果让工件加工完成后加强硬度等等的工作性能就用淬火,淬火完通常会再回火来调整韧性和增加稳定度。​细分还有许多不用热处理的技术:例如正火(正常化)、高温回火、低温回火、深冷处理等等。主要差异就是在加温温度和冷却速率的控制和设定,但原理都是一样的,其实依照用途的不同,也能对工件整体或局部来热处理。例如铁轨接触面或齿轮的牙面。​   因为热处理的关键就是控制,在大量生产的时候就必须精准控制每一段流程的温度,加热温度、冷却速率也都要严格控制,才能够确保所有的零件都有一样的性能,所以专业的热处理厂都会采取自动化的热处理制程。​
05
2024-03
二十四节气-处暑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四个节气。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这时三伏已过或近尾声,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较大,不时有秋雨降临。处暑这一节气意味着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
05
2024-03
热烈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6周年
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将8月1日作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从此,每年8月1日就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后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当年8月1日,在瑞金叶坪红军广场举行了历史上第一个“八一”纪念活动并且当日傍晚在瑞金城南竹马岗举行了红军阅兵式和分列式。8月1日正式成为人民军队的建军节。因此,可以说南昌是军旗升起的地方,而瑞金是八一建军节诞生的地方。我们铭记八一建军节这个庄严神圣的节日,是时刻提醒着自己,这强大,来之不易。这和平,来之不易;是为了更好的守护和发展现在蒸蒸日上的中华大地。我们所表达的也不应该仅仅是对军人的尊敬和对军人的祝福,还应该有热爱祖国和献身祖国建设的赤子情怀。​​​
东莞市清溪得钻专用机械设备加工厂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东莞网站建设